
制造商 | 丰田 |
---|---|
别称 | 丰田Tiara |
出产年份 | 1957-2002 |
丰田科罗娜(Toyota Corona)是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在1957至2002年间生产的一款车型,其竞争对手是日产蓝鸟。Corona一词在拉丁语中意为“皇冠”。
科罗娜在出口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由于车型使用的名称不一致导致人们经常会混淆。随着1969年科罗娜 Mark II 的并行推出,又多了一个车型享用科罗娜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亚洲以科罗娜之名发售的车型到了欧洲都改名为卡力那(Carina)。10年后,在北美时候科罗娜成功地取代了较大的丰田凯美瑞(Camry)。此外,由于名称极为相似,人们也常常将科罗娜和卡罗拉(Corolla)混淆。
![]() |
|
出产年份 | 1957-1959 |
---|---|
装配地 | 日本丰田市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
布局 | FR 布局 |
发动机 | 995 cc (60.7 cu in) P系列 直列4缸 997 cc (60.8 cu in) P系列 直列4缸 |
变速箱 | 3速手动 |
轴距 | 94.5 in (2400.3 mm) |
车长 | 154 in (3911.6 mm) |
车宽 | 57.9 in (1470.7 mm) |
车高 | 59.8 in (1518.9 mm) |
整车重量 | 960 kg (2,100 lb) |
相关车型 | 丰田皇冠 |
第一代科罗娜借鉴了一些来自上一代皇冠和Master的设计元素。许多车身面板都来自已经停产的Master。此外还推出了ST16/PT16面包车车型。997cc 顶置气门P系列发动机是其动力来源,但出租车的发动机则为910cc。
由于皇冠的尺寸要进行升级,丰田需要制造一款和以前的皇冠具有相近尺寸的车型用于出租车市场。该车采用硬壳底盘构造和独立双叉骨前悬架。由于独特的底盘材质,丰田可以将该车的重量控制在1000公斤以下。这个系列只有一款四门轿车。1959年进行升级,最高时速达到105公里。
![]() |
|
别称 | 丰田1900 丰田Tiara |
---|---|
出产年份 | 1960-1964 |
装配地 | 日本丰田市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3门旅行车 双门皮卡 |
布局 | FR 布局 |
平台 | PT20 / RT20L / RT26LG / RT30L |
发动机 | 1.0L (997cc) P 1.5L (1453cc)R 1.9L (1897cc) 3R |
变速箱 | 2速自动 3速手动 |
轴距 | 94.5 in (2400 mm) |
车长 | 157.1 in (3990 mm) |
车宽 | 58.5 in (1486 mm) |
车高 | 56.5 in (1435 mm) |
整车重量 | 980 kg (2,200 lb) sedan |
Tiara是丰田旗下的一个轿车系列,作为丰田科罗娜的出口车型。它在一个关键的时刻登陆美国市场。丰田的旗舰车皇冠当时在美国市场并不景气,于是丰田决定将其撤回,只留下一辆陆地巡洋舰。那个时候像陆地巡洋舰这样的越野车并没有多大的市场。
Tiara本应该和皇冠一同发售。于1960年推出的它搭载1.0升P系列阀发动机,1961年,丰田推出了一个动力较为强劲的1.5升R系列发动机;1964年更推出了一台1.9升发动机。幸运的是,皇冠的问题没有出现在Tiara身上。Tiara旅行车广受女性的欢迎。第二代丰田皇冠推出后,Tiara就不再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一款丰田轿车了。那个时候Tiara重新设计并在日本本土市场贴上了科罗娜的标签。Tiara在美国总共售出318辆。
![]() |
|
出产年份 | 1964-1970 |
---|---|
装配地 | 日本丰田市 韩国新进汽车 新西兰 澳洲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双门硬顶跑车 3门旅行车 双门皮卡 无门掀背 |
布局 | FR 布局 |
发动机 | 1,198 cc (73.1 cu in) 2P OHV 1,350 cc (82 cu in) 3P OHV 1,490 cc (91 cu in) 2R OHV 1,587 cc (96.8 cu in) 4R OHV 1,587 cc (96.8 cu in) 12R OHV 1,591 cc (97.1 cu in) 7R SOHC 1,591 cc (97.1 cu in) 7R-B SOHC |
变速箱 | 2速自动 3速手动 4速手动 |
轴距 | 轿车59.3 in (1506.2 mm) 跑车59.3 in (1506.2 mm) |
车长 | 轿车162.4 in (4125 mm) 跑车162.4 in (4125 mm) |
车宽 | 轿车61 in (1549.4 mm) 跑车61 in (1549.4 mm) |
车高 | 轿车55.9 in (1419.9 mm) 跑车54.1 in (1374.1 mm) |
整车重量 | 轿车2,140 lb (970 kg) 跑车2,205 lb (1,000 kg) |
燃油容量 | 45 L (11.9 US gal; 9.9 imp gal) |
第三代于1964年9月推出,除了轿车车型之外,还有一款三门旅行车、两款皮卡。科罗娜的车身造型与上一代有着极大的差别。科罗娜是在竞争对手日产蓝鸟推出一年之后才面世。丰田推出一款较小的车型来应对经济型的市场,那就是1968年推出的卡罗拉。这也为科罗娜增加尺寸和乘坐装载空间提供了可能。
第三代采用丰田自动变速箱,搭载的4R发动机排量为1587cc,功率为90制动马力(67千瓦、91马力)。前轮采用碟刹。科罗娜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都很受欢迎。1967年9月,丰田生产了80000辆车,其中有30000辆就是科罗娜。
这是第一辆在新西兰装配的科罗娜,从1967年2月开始在当地基督城的钢铁兄弟汽车联盟生产。
![]() 1965 科罗娜跑车 |
![]() 科罗娜旅行车 |
![]() 2002 丰田Mark II |
|
制造商 | 丰田 |
---|---|
出产年份 | 1968-2004 |
前身 | 丰田科罗娜 |
继任 | 丰田Mark X (日本) 丰田凯美瑞(国际) |
级别 | 中型 |
相关车型 | 丰田克雷西达 丰田Chaser 丰田Cresta 丰田Verossa |
1968年9月,丰田推出了科罗娜Mark II。1972年后该车型移至另一生产线生产。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的Mark II采用1900cc的 I4发动机。该车在牙买加一般作为警车使用。
![]() |
|
出产年份 | 1970-1973 |
---|---|
装配地 | 日本丰田市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4门旅行车 双门跑车 |
布局 | FR 布局 |
发动机 | 1.5L I4 12R 1.6L I4 12R 1.7L I4 6R 2.0L I4 18R |
变速箱 | 2速自动 3速自动 3速手动 4速手动 5速手动 |
轴距 | 2,430 mm (95.7 in) |
车长 | 轿车4,170 mm (164.2 in) 旅行车176.4 in (4480.6 mm) |
车宽 | 轿车1,560 mm (61.4 in) 旅行车wood 63.4 in (1610.4 mm) |
车高 | 轿车1,400 mm (55.1 in) 旅行车56.3.1 in (1430 mm) |
整车重量 | 轿车945 kg (2,080 lb) 旅行车2,770 lb (1,260 kg) |
Fuel capacity | 15.5 US gallons (58.7 L; 12.9 imp gal) |
在美国市场,在1973和1979年石油危机的帮助之下70年代成了科罗娜的尖峰时刻。除了一贯以来的竞争对手日产蓝鸟之外,还多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马自达RX-2。
科罗娜采用的四缸发动机有1.5升、1.6升(12R)、1.7升、1.9升和2.0升。
RT-80系列科罗娜于1970年2月推出,推出之前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科罗娜在一个独立于丰田科罗娜Mark II的平台上开发,是一款更大、更舒适,动力也更强劲的汽车。车身类别有双门硬顶跑车、四门轿车和旅行车。基本型还是采用顶置气门发动机,双门硬顶跑车采用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内饰水平有1500DX、1600DX和1600SL。
![]() 科罗娜1700SL 双门硬顶 |
![]() |
|
出产年份 | 1973-1979 |
---|---|
装配地 | 日本丰田市 |
车身类别 | 双门轿车 4门轿车 双门硬顶跑车 4门旅行车 |
布局 | FR 布局 |
发动机 | 1.6 L I4 2T 1.6 L I4 12T 1.8 L I4 3T 1.8 L I4 13T 1.6 L I4 12R 1.8 L I4 16R 2.0 L I4 18R 2.2 L I4 20R |
变速箱 | 3速自动 3速手动 4速手动W40 5速手动W50 |
轴距 | 2,500 mm (98.4 in) |
车长 | 轿车4,250 mm (167.3 in) 旅行车176.4 in (4480.6 mm) |
车宽 | 轿车1,610 mm (63.4 in) 旅行车wood 63.4 in (1610.4 mm) |
车高 | 轿车1,390 mm (54.7 in) 旅行车56.3.1 in (1430 mm) |
整车重量 | 轿车1,090 kg (2,400 lb) 旅行车2,770 lb (1,260 kg) |
1973年8月31日,丰田推出了科罗娜T100系列,有双门轿车、四门轿车和双门硬顶跑车、四门旅行车。发动机有1.6和2.0升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北美,科罗娜采用20-R 2.2升发动机。18R-G双顶置凸轮轴动力的高性能2000GT轿车和硬顶跑车仅供于日本市场。
新西兰的科罗娜采用1.6升发动机、三速手动变速箱作为标准配备,以1.8升16R OHC和四速变速箱作为选装项。后来,18R2.0升发动机取代了1.8升并配搭3速自动变速箱。
科罗娜在日本、欧洲和美国出现了2个新的竞争对手,分别是1974年的斯巴鲁DL和本田雅阁。这两款车型优于科罗娜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前轮驱动型,而科罗娜是后轮驱动型。
![]() 1974–1977 科罗娜 旅行车 |
![]() 1974–1977 科罗娜 旅行车 |
![]() |
|
出产年份 | 1978-1983 |
---|---|
装配地 | 日本 澳洲 新西兰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双门硬顶跑车 5门斜背 5门旅行车 |
布局 | FR 布局 |
发动机 | 1.6 L I4 2T 1.8 L I4 3T 1.6 L I4 12T 1.8 L I4 13T 2.0 L I4 5R 1.6 L I4 12R 1.8 L I4 16R 2.0 L I4 18R 2.2 L I4 20R 2.0 L I4 21R 2.4 L I4 22R |
变速箱 | 3速A40 自动 4速A40D 自动 3速手动 4速手动 5速手动 |
轴距 | 2,525 mm (99.4 in) |
车长 | 轿车4,490 mm (176.8 in) 斜背176.8 in (4490.7 mm) |
车宽 | 1,655 mm (65.2 in) |
车高 | 轿车1,400 mm (55.1 in) 斜背53 in (1346.2 mm) |
整车重量 | 轿车1,085 kg (2,390 lb) 斜背2,559 lb (1,161 kg) |
于1978年推出日本市场的T130系列科罗娜采用四四方方的车身造型,车型有四门轿车、双门硬顶跑车的新的五门掀背,发动机有1.6升和2.0升。1981年进行了细微修改,增加了1.8升3T发动机。北美科罗娜和赛利卡共享2.2升20R发动机。1978年推出了一个新的排放法规,科罗娜所有的车型均遵照相关规定,1.8升和2.0升发动机增加了电子燃油直喷技术。前后悬架升级为独立柱。
T130是美国市场最后一代科罗娜,有轿车、旅行车和掀背,内饰水平为基本型和LE型。科罗娜在1983年被较大的前轮驱动凯美瑞轿车和四门掀背所取代。五门旅行车的后排座椅为60:40的比例,可以辅助装载较大的物件。在国际市场,由于尺寸较大和前轮驱动的平台,凯美瑞的销售远远好过科罗娜和运动版科罗娜——卡力那。凯美瑞与本田雅阁、日产Auster和马自达Capella竞争得很激烈。
新西兰的科罗娜采用1.6升OHV和三速手动变速箱+排式前排座椅或1.8升3T+4速手动/3速自动。1.6升车型很快改为较新款的2T发动机+4速手动/+桶式座椅。
在后来的运行中,丰田新西兰公司增加了当地装配的掀背车型,搭载1.8升发动机和手动/自动变速箱。这些车型还有一个标准无线收音和磁带播放器。
|
科罗娜 LE 斜背 |
![]() |
|
出产年份 | 1982-1989 |
---|---|
装配地 |
日本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双门硬顶 四门面包车 |
布局 | FR 布局 |
发动机 | 1.6 L 3A-U 2.0L 3T-GTEU |
轴距 | 2,500 mm (98.4 in) |
车长 |
4,570 mm (179.9 in) |
车宽 | 1,660 mm (65.4 in) |
车高 | 1,415 mm (55.7 in) |
整车重量 | 1,165 kg (2,570 lb) |
相关车型 | 丰田赛利卡 丰田卡力那 |
![]() |
![]() |
![]() |
|
出产年份 | 1982-1987 |
---|---|
装配地 | 日本丰田市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
布局 | FR 布局 |
发动机 | 1.8 L 2Y-P |
车宽 | 1,600 mm (63.0 in) |
CT141 出租车
CT141是T140的一个分支,在香港、日本、澳门和新加坡等地作为出租车使用。它采用T140的1562cc发动机。所不同的是前大灯、格栅和车身设计。该车在主流市场买不到。最初CT140很受欢迎,但Comfort问世之后就开始渐渐没落。
大多数国家都将CT141淘汰了,换上了新的车型。但澳门、巴基斯坦是少数几个还在使用的国家之一。
![]() |
别称 | 丰田卡力那 II (欧洲) |
---|---|
出产年份 | 1983-1989 |
装配地 | 日本,新西兰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四门硬顶 四门旅行车 |
布局 | FF 布局 |
由于出了较大型的凯美瑞,澳洲市场的科罗娜也终于被淘汰。但是在新西兰,丰田还是继续供应几个版本的科罗娜,且都是在新西兰本土进行装配。后来,丰田新西兰公司学澳洲的做法淘汰了科罗娜,开始在中型车市场发售澳洲生产的凯美瑞。
在过去的25年中,丰田的大型家庭车阵容在欧洲市场经常会让人混淆。1970和1981年的卡力那车型在大多数欧洲市场发售,但是1984年他们被卡力那 II取代——后者实质上又是日本发售的1983年科罗娜。
别称 | 丰田卡力那 II (欧洲) |
---|---|
出产年份 | 1986-1992 |
装配地 | 日本,新西兰,台湾 |
车身类别 |
四门轿车 |
布局 | FF 布局 |
发动机 | 1.6L 4A-GE 1.8L 1S-iLU 2.0L 3S-GE |
车宽 | 1,700 mm (66.9 in) |
丰田卡加大尺寸之后科罗娜不得不面对来自它的竞争。由于日本的税收法规,这两款车型都可以享受较低的税率。科罗娜跑车在80年代中期独立出来,以第四代卡力那跑车为基础,但是前大灯不是伸缩式的,而是固定的。
科罗娜T170系列于1987年在日本推出,1988年在欧洲成为卡力那II。
![]() |
![]() |
|
别称 | 丰田科罗娜Exsior 丰田科罗娜Absolute 丰田卡力那E |
---|---|
出产年份 | 1992-1998 |
装配地 | 日本,英国,新西兰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5门斜背 5门旅行车 |
布局 | FR 布局 FF 布局 |
发动机 | 2.0L I4 3S-GE(GT-i) 2.0L I4 3S-FE 1.8L I4 4S-FE 1.8L I4 7A-FE 1.6L I4 2.0L I4 Diesel 2C |
变速箱 | 4速自动 5速手动 |
相关车型 | 丰田Caldina |
新的卡力那于1992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中以卡力那E的身份亮相,取代了卡力那II。卡力那E在英国德比郡的丰田工厂中生存,英国生存的卡力那E名声并不是很好,因为有些地方质量稍差于日本生产的。
这一代科罗娜在印度被称为Corona Absolute,在菲律宾、泰国和台湾被称为Corona Exsior。一般卡力那E提供XL、GL配置,但是在英国他们有S、GS、CD和CDX。高性能3S-GE动力的GT-i在一些欧洲国家限量供应。
T190对于大多数出口市场而言是最后一代科罗娜,内饰水平有XL、GX和GLi,搭载1.6升、1.8升或2.0升四缸发动机。
出产年份 | 1996-2001 |
---|---|
装配地 | 日本丰田市 |
继任 | 丰田Premio |
车身类别 | 4门轿车 |
布局 | FF 布局 |
发动机 | 2.0L I4 3S-FE 1.8L I4 7A-FE 1.6L I4 4A-FE 2.0L 87 hp (65 kW) I4 2C-T diesel until 1998 2.2L 92 hp (69 kW) I4 3C-T diesel 1998 onwards |
相关车型 | 丰田Caldina 丰田卡力那 |
第十一代科罗娜在1996至2001年生产,仅供日本本土市场。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新车型——丰田科罗娜Premio独立出来成为Premio(编码为ST210)。科罗娜Premio有基本型premio、Premio E和Premio G。四缸发动机分别有1.6升4A-FE、1.8升7A-FE和2.升3S-FE。柴油发动机有2.0升2C-T,后来被更省油的2.2升3C-T所取代。这是最后一代在日本使用科罗娜的车型。
布局 | FF布局 |
---|
T220有轿车、掀背和旅行车三种,只有旅行车在日本以Caldina出售。轿车和掀背主要在欧洲市场作为爱文奇思和出售,较低端的车型供给出租车市场,称为科罗娜。爱文奇思的四缸发动机有1.6升、1.8升和2.0升汽油机/柴油机。科罗娜出租车采用涡轮增压柴油机。在南非,爱文奇思被更名为科罗娜,动力来源为2.0升3S-FE发动机。
联系客服